专题训练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东西半球也不同 B.两国的气候都具有大陆性特征 C.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 D.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答案:A, 解析:日本处于北半球、东半球,新西兰处于南半球、西半球;日本的气候为季风气候,但降水较多,且年温差小,具有海洋性特征;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两国所跨的经纬度可知,日本的面积大于新西兰。 2、日本、新西兰两国多地震的共同原因是() 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的东部 B.均位于亚欧板块东部边界 C.均位于地壳活跃地带 D.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C 解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地壳活跃地带;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也属地壳活跃地带,且均处于消亡边界附近。 下图为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 ②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③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④V热量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Ⅲ区内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而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人口稠密,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故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Ⅳ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陕西和安徽,耕地面积大,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Ⅴ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西南地区地势高,地形崎岖,自然条件都较差,限制其农业发展。 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①Ⅰ区②Ⅲ区③Ⅳ④Ⅴ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人少地多的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大的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省区主要位于Ⅲ区和Ⅳ区。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 A.最大温差为24℃ B.最大相对高度为米 C.河流由温度较低的地方向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动 D.随纬度增加海拔逐渐升高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河流分布特征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分析图示区域等温线可知,图中西北部(北部)气温最低,地势最高,图中南部气温较高,地势较低,河流由西北部(北部)流向南部,所以河流流向与温度由较低向较高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故答案选C。 6.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 A.降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B.西北部比东南部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C.植被类型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D.河流各河段下切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河流分布特征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该地区降水主要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湿润水汽形成的降水,故答案选A。西北部等温线较稀疏,且气温较低,说明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势起伏较小,垂直地域分异不会明显,答案B错误,该地处于亚热带,山麓地带为常绿阔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逐渐变化为落叶林和针叶林,答案C错误。河流源头以溯源侵蚀为主,上游下切侵蚀强烈,中下游则表现为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明显,答案D错误。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C 解析: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省位于东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答案:B 解析: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福建海坛岛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9~11题。 9.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B.风力大 C.日照强D.气温高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 10、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答案:D 解析:思维过程如下所示: 11.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摩洛哥主要经济部门是磷矿业、旅游业和渔业。磷矿和沙丁鱼出口居世界首位。农业与牧业受气候影响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果、蔬菜和油橄榄等,橄榄油和阿甘油富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是美容佳品。下图为该国示意图。 (1)简述该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该国西北部河流和东南部河流在水文特征方面的差异。 (3)简析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答案:(1)分布特征: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成因:西北部冬季有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湿润气流,受山地阻挡形成地形雨。东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干燥信风控制,且处在冬季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西北部河流:常流河、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冬汛。东南部河流: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小、含沙量较大、蒸发下渗严重。 (3)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北有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②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③北部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且有河流灌溉,利于“时鲜业”发展;④海洋面积广阔,利于远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渔业发达;⑤磷等矿产资源丰富,利于采矿工业发展;⑥铁路、公路和海运交通便利,利于农矿产品出口;⑦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⑧靠近欧美,市场广阔。(答出4点即可) 解析:第(1)题,摩洛哥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直接读图,从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及走向可以看出,年降水量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摩洛哥处于非洲的最西北角,大西洋的东侧,地中海的南侧,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定气候类型在北部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有来自大西洋的西南风,东南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再加上国内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判断出这些信息,降水量的差异原因就可以分析了。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的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要素,主要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第(3)题,摩洛哥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集中在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磷矿资源优势、靠近欧美市场、临海导致海运便利。 1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毫米。 (1)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 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解析:第(1)题,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T岛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多;该岛的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来自海洋,所以多地形雨;图示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第(2)题,甘蔗制成糖,重量大减,所以把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降低运输原料的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长距离运输甘蔗,会增加消耗;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低,地租较低。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隆群岛距离南美大陆约千米,是世界“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之一。这里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群岛特有生物种属比例较大,奇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是耐寒的企鹅、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炉”。群岛上有两万多居民,有些岛屿人迹罕至,观光、捕鱼和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1)简述科隆群岛的位置特征。 (2)分析科隆群岛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分析科隆群岛特有生物种属比例较大,耐寒、喜暖的动物都能生存的原因。 (4)专家对加大科隆群岛的开发力度和规模提出质疑。请推测专家质疑的依据。 解析: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特征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从材料可知,科隆群岛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与纬度位置及洋流分布有关。从纬度位置来看,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小,所以气温年较差小,且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影响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小。从降水来看,科隆群岛降水少,主要与秘鲁寒流有关。第(3)题,科隆群岛特有生物种属比例较大,耐寒、喜暖的动物都能生存的原因主要从特有种属与耐寒、喜温角度分析。第(4)题,岛屿开发力度要与环境承载力相符合。质疑的原因主要从过度开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角度分析。 答案:(1)赤道穿过科隆群岛,纬度低;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太平洋东部。 (2)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受海洋影响大,故气温年较差小;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空气湿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气候凉爽。 (3)科隆群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地处热带,热量充足,且地势高差大,垂直差异较大,物种丰富;群岛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地处热带适合喜暖动物生活;有寒流流经而降温,也有适合耐寒的企鹅生存的环境。 (4)科隆群岛面积较小,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加大开发力度势必破坏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灭绝;加大开发力度会造成水体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 区域特征与区域定位 一、选择题 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掌、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闪,山水之间,白云飘荡。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描述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横断山区B.亚马孙平原 C.东非裂谷带D.科罗拉多峡谷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存在“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闪”这种景观,排除A项;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分布区,科罗拉多峡谷地带干旱少雨,不会出现“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闪”的情况,排除B、D两项;东非裂谷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会出现材料中的景象,C项正确。 2.“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掌、仙人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坡向 答案 B 解析 仙人掌生长反映地理环境干旱,“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山坡储水条件差,较干旱,发育了耐旱的仙人掌、仙人球,故B项正确。 3.材料描写的区域( ) A.气温季节变化大 B.全年高温多雨 C.昼夜长短年变化最小 D.湖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答案 D 解析 东非裂谷带主要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终年气温较高,气温季节变化小,干湿季明显交替,并非终年高温多雨,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年变化最小,该地区未必是赤道地区,A、B、C三项错误;裂谷带内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D项正确。 水没坪村地处我国约31°N某河流域的一个海拔多米的山间盆地,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四面高耸着高度相近的大山。夏季一遇暴雨,四周山上的水顺山流下,洪水漫坪(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故称“水没坪”。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下图为该村的地理环境与聚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水没坪村所在地属于( ) 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汉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C 解析 松花江流域在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排除A项;黄河流域在秦岭以北地区,即34°N以北地区,排除B项;根据材料,该村位于约31°N某河流域,该流域应该在汉江流域,C项正确;珠江流域在南岭以南,纬度较低,D项错误。 5.水没坪村最初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最可能是( ) A.资源B.战争 C.交通D.科技 答案 B 解析 该地没有丰富的资源,且在古代时对资源的开发力度有限,A项错误;读图可知,该村落四面环山,居于山林之中,下山道路隐蔽,推测可能是为躲避战争而选择在此地居住,B项正确;该地非常闭塞,交通条件差,技术落后,C、D两项错误。 6.该村房屋横向展开多沿( ) A.等高线B.河流 C.道路D.农田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可知,该地山体高大,地形崎岖,台地修建要沿等高线,因此村落沿等高线横向展开,A项正确;该村落河流顺山而下,村落在台地上,因此村落的横向展开与溪流应该呈垂直关系,B项错误;图中道路隐蔽,有些经过溶洞,因此,房屋的横向展开不可能沿着道路,C项错误;根据图示,农田分布在中部的地势平坦处,村落分布在周围建成的台地上,D项错误。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M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海底地貌是由于板块张裂而形成②渔业资源丰富③海面上冬季常有浮冰向南漂移④海面上常年风平浪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M海底为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M处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冬季寒流势力强,海上易结冰;M处受冬夏季风影响大,且多温带气旋活动,风浪较大。8.秋分日,当M处轮船上刚好看到日落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我国松嫩平原正忙于收割小麦 B.全球处于9月23日的范围约占3/4 C.北京的太阳高度角约为50° D.美国华盛顿正处于日出 答案 A 解析 我国松嫩平原小麦为春播秋收作物,此时为秋季下午,正忙于收割小麦,A对;此时°E接近18时,全球新一天与旧一天所占范围比约为5∶1,B错;此时北京已是下午,高度角小于50°;华盛顿位于西五区,此时还未日出。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是吉林雾凇的真实写照。读吉林市雾凇景点分布图和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水温统计表,回答9~10题。 地点 表层水温(℃) 甲 1 乙 3 丙 4 丁 -20 9.该季节图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大,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流速快 C.处于丰水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流量稳定,无结冰 答案 D 解析 从表格中表层水温数据可知,松花江该河段水温在0℃之上,无结冰期;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良好,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松花江主要补给水源为松花湖,流量稳定;冬季为枯水期,流量小,流速慢。正确答案为D。 10.该地区为著名雾凇观赏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 ②交通便利 ③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 ④夜间晴朗,气温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答案 C 解析 由于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且该段江水温度较高,水温与气温的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而凌晨气温明显下降,雾气冷却成过饱和水汽附着在树枝上凝华成雾凇。正确答案为C。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多火山地震 B.橄榄林广布 C.高原山地为主 D.西风影响明显 答案 D 解析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主要以三角洲为主,地势低平;北纬51°~54°之间,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C错,D对。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较少,A错;橄榄树只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非此地,B错。12.影响岛链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流向 B.板块运动 C.径流分布 D.火山喷发 答案 A 解析 此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D错误;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洋流方向与岛链走向一致。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香港某中学地理教材插图。 材料二 图中甲地区,近些年由于严重的生态问题,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当地一些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目前约有45万人需移民搬迁。 材料三 丽江雪桃是高原水果中的极品,选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树为砧木,又经过多年精心优化培育而成,生长期间不施用化肥、农药,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1)据材料一、二,分析甲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专业的学生为西藏居民设计了一种新型房屋(如下图所示),它能提供免费的能源,减少碳排放,而且尊重了西藏建筑的传统样式。分析这种新型房屋在当地推广使用的可行性。 (3)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丽江雪桃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甲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分析原因要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由图可知,新型房屋主要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推广使用的可行性”要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其他能源缺乏等角度分析。第(3)题,雪桃品质优良,要结合农业区位从自然、社会、技术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自然原因: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开矿等不正当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2)此种房屋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当地常规能源缺乏;当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当地太阳能丰富。 (3)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雪桃糖分的积累;气温低,病虫害少;污染少;选用独有的红心山毛桃树为砧木,科学育种(品种优良)。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和最珍贵的香料之一,主要产地是伊朗、西班牙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藏红花大都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素以群山环绕、夏季凉爽、气候宜人的天然旅游胜地而闻名于世,享有“东方的瑞士”之美誉。 材料二 亚洲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 藏红花性喜冷凉湿润,喜光怕热,耐半阴,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忌雨涝积水,宜排水畅通、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生长适温为15~25℃,整个生育期为天左右。 (1)简析克什米尔地区气候宜人的成因。 (2)说明克什米尔地区种植藏红花的优势自然条件。 (3)中国公司到克什米尔地区租地种植藏红花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克什米尔地区海拔高,夏季凉爽,冬季北面高山阻挡冬季风,气候温和;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所以克什米尔地区气候宜人。第(2)题,根据材料三对藏红花习性的提示,克什米尔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地势北高南低,排水通畅,土壤肥沃。第(3)题,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行或不可行两方面回答都可以,只要阐述好相应原因即可。 答案 (1)该地区地处中低纬,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充足;地势高,夏季凉爽;冬季北面高山阻挡冬季风,气候温和;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2)(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小);(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北高南低,排水通畅;(河流两岸洪积-冲积扇上)沙土疏松肥沃。 (3)观点一:可行。气候条件优越,种植藏红花基础好(或劳动力廉价丰富)。 观点二:不可行。该地区政局动荡,多战争,且中国有类似环境的地方,可就近生产。 声明:本文来源于地理学习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上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dl/5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奇老干妈瓶养多肉,不用土只用水,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