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红豆蔻 红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云南等地。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具有温中燥湿;醒脾消食的功效。主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呕吐泄泻;噎膈反胃。 红豆蔻图片红豆蔻图片 红豆蔻植物图片 红豆蔻中药材图片 红豆蔻简介药材名:红豆蔻 拼音:HónɡDòuKòu 别名:大良姜、山姜、红豆、红蔻、良姜子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Willd.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性状:本品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1.2cm,直径0.5~0.7cm。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红豆蔻种子含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1-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丁香烯醇I及II,高良姜萜醛(galanal)A和B,高良姜萜内酯(galanolactone),8(17),12-半日花二烯-15,16-二醛[E-8(17),12-albdiene-15,16-dial]和E-8(17)-环氧-12-半日花二烯-15,16-二醛[E-8beta;(17)-epoxylabd-12-ene-15,16-dial].。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肺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阴虚有热者禁服 红豆蔻的功效温中燥湿;醒脾消食。主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呕吐泄泻;噎膈反胃 红豆蔻的作用 1、种子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 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5、10g/kg腹腔注射,对大鼠结扎幽门引起的胃溃疡有抑制作用。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和1-乙酰氧丁香酚乙酸酯有明显的抗Shay氏大鼠胃溃疡作用,分别腹腔注射2-5mg/kg和5-10mg/kg时,抑制率为20-77%和36-%。 2、抗真菌和细胞毒性作用 本品含的GalanalA(1)、GalanalB(2)、Galanolactone(3)、(E)-8(17),12-Labddiene-15,16-dial(4)和(E)-8B(17)-Epoxylabd-12-ene-15,16-dial(5)具有抗真菌和细胞毒性作用。 3、3抗癌活性 从果实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多种化合物,又将其中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酯和1-乙酰氧基丁香酚乙酸酯,给小白鼠腹腔注射l0mg/kg的剂量,连续5天,发现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后者的毒性比前者低。与其它合成成分比较,1-乙酰氧基对抗癌活性很重要,估计其作用机制与亲核攻击有关。 红豆蔻的用法内服:3~6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8~1.5钱。--《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搐鼻或调搽。--《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中华本草》 外用:知量,研末搐鼻或调搽。--《中华本草》 红豆蔻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腹痛体冷,呕沫,不欲食 红豆蔻(去皮),荜茇、桂心、白术、当归(研,微炒)、人参(去芦头)各半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白豆蔻三分(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三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圣惠方》红豆蔻丸) 2、治风寒牙痛 红豆蔻为末,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并掺牙取涎,或加麝香。(《卫生家宝方》)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dl/9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日头条沉寂多年的高良姜,何时迎来艳阳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