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一喷秒结冰这种网红降温神器没遇明火
近期, 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 烈日酷暑下, 一些车内物品, 甚至是消暑降温产品, 使用时稍不注意 就可能成为危险品,酿成事故。 行车途中被烧伤 降温喷雾是“凶手” 年6月25日中午,江苏苏州, 一辆白色私家车突然停在了路中间, 车上物品散落一地。 民警赶到现场发现, 车上两人惊慌失措, 脸颊、手臂等多处被严重烧伤。 此时,车内并没有明火冒烟, 两人究竟是被什么烧伤的呢? 据了解,当时车内使用了一种可以“秒结冰”的网红降温喷雾。记者近日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打着“一喷结冰,快速降温”标语的喷雾产品随处可见,一些产品月销量过万。 网店的宣传视频中, 暴晒后烫人的座椅, 用这种“夏日神器”轻松一喷, 整个车内立即冰爽。 这些喷雾真有这么神奇吗? 记者购买了三款销量靠前的此类产品,带到了重庆消防总队进行实验。烈日下,室外气温超过38℃,消防员将三款喷雾喷到新鲜树叶上,树叶表面温度很快降至0℃以下,并结出一层白霜。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长寿支队消防员黄润:我们发现,效果最为明显的可以瞬间降低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树叶上出现了大面积黑点。 随后进行的汽车座椅喷雾实验也表明,这些产品能让座椅温度从40℃左右迅速降至0℃以下。 如此“降温神器” 怎么就成了“伤人利器”呢? 消防员模拟车内人员使用时点火 发现三款喷雾喷出的白色气雾 遇到明火,立即变身熊熊烈焰 如果将他们喷涂在皮肤上,遇到明火会怎样呢?消防员找来了三块猪皮模拟人类皮肤,分别喷上三款降温喷雾后,猪皮能被直接点燃,剧烈燃烧的火焰迅速引燃了周边的毛发,不断蔓延。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长寿支队消防员黄润:在户外有风的情况下,每块猪皮的燃烧过程都持续了五秒钟以上。可以看到,猪皮上出现了大片的烧焦的区域。如果是在车内密闭空间内被点燃,有可能发生轰燃,对人类皮肤造成的烧伤也可能更严重。 车内大量喷洒降温 遇火后果惊人 记者注意到, 在一些网店宣传视频中, 声称在车内大量喷洒, 可以快速降低整个车厢温度, 并强调“物理降温0危害”。 事实果真如此吗? 消防员找来一辆报废的汽车进行模拟试验。为了达到整个车厢降温的效果,消防员在关紧门窗的车内喷洒了大量降温喷雾,此时车内一旦有人点火吸烟,会发生什么呢?消防员在做好安全防护后进行模拟试验。只见明火刚靠近车辆,车内瞬间就发生了猛烈爆炸。 爆炸不仅导致后车窗玻璃瞬间被炸飞,私家车后排也燃起熊熊大火。消防员迅速找来灭火器灭火,车内还是烧得面目全非。万一车内有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喷雾究竟含有什么成分,为何有如此巨大的爆炸威力呢?记者仔细查看三款产品的说明,发现其中两款都没有说明成分,只有一款写着降温因子、食用香精、溶剂等。 专业仪器分析成分 揭开降温喷雾“秘密” 两款降温喷雾都没有标明成分, 所谓的降温因子又是什么呢? 记者找到了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利用专业仪器分析产品成分, 看看这些降温喷雾 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气质联用仪,可以精确分析鉴定喷雾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实验人员对三款降温喷雾产品进行检测后,发现这款黑色的汽车专用降温喷雾,主要成分是一种叫甲醚的物质。而另外两款降温喷雾,都包含同样的三种物质。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程师秦世江:三款产品中有两款的成分主要是丙烷、异丁烷和正丁烷,它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石油气,含量超过90%,是极易燃易爆的。另外一种含量主要是甲醚,含量超过95%。甲醚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它含有神经毒性。如果大量吸入容易窒息。 含易燃易爆气体成分 包装上却未标明 据介绍,这类降温喷雾,就是把这些易燃易爆气体通过加压液化存储在金属罐体中,喷出后迅速汽化吸收周边环境热量,实现快速降温。90%以上的易燃易爆气体成分,三款产品却只字未提,类似情况并非个例。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委托专业机构对10款网上热销的此类降温喷雾产品评测发现,其中四款也都没有标明产品成分。对产品的易燃性检测发现,10个样品中,有四款距离明火90厘米,都能被快速点燃,属一类极易燃产品,应打上一类极易燃标识,还有四款点火距离超过15厘米,应标明二类易燃标识,然而包装上都未出现。 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段路路: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易燃液体和气溶胶应该在产品标签中对其易燃类别进行明确标识和提示,降温喷雾类产品标识混乱,安全提示信息缺失的情况较为普遍。 即使没有遇到明火 高温下也会爆炸 如此危险的产品, 即使没有遇到明火, 高温天气留在车内 也有巨大风险。 当天中午12点左右,重庆的室外气温超过38℃,消防员进行了三款喷雾的车内存放实验。 车门关闭后,大概25分钟,一瓶蓝色的降温喷雾率先发生爆炸,挡风玻璃上被炸出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爆裂纹,旁边的喷雾也被弹飞。7分钟后,留在仪表台上的另一个降温喷雾也发生了爆炸。 被弹开的黑色降温喷雾安全性会不会更高呢?消防员随后找来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高压喷雾产品,包括空气清新剂、防晒喷雾和补水喷雾,和一瓶全新的黑色降温喷雾一起放进车里进行对比试验。烈日暴晒下,车内仪表台的温度超过了80℃,黑色的降温喷雾仅坚持了23分钟就最先发生爆炸。 不仅挡风玻璃被炸开一个大洞,旁边的几款喷雾也被瞬间炸飞。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程师秦世江:这类产品要比我们平时用的化妆品喷雾、保湿喷雾更危险。因为化妆品喷雾里面都是含有大量水的,而这一类几乎都是纯的易燃易爆气体组成的,更容易爆炸。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斯卫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fz/11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喝了小区买的现挤鲜奶,他足足烧了5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