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病的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3.html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geography

前段时间,小编以发生在山西忻州五台和晋中榆社森林火灾为例,讲了“春季到了,北方要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谁料这两天我国南方大凉山地区又发生了森林火灾,而且造成了人员伤亡,18名打火队员和1名当地向导牺牲,听到这个消息真是让人心痛。为何心痛?尤记得去年大凉山森林火灾牺牲30名扑火队员,短短一年,同样的地方——大凉山,又造成了扑火英雄们的牺牲。而且如果大家上网搜索,除了去年和今年,其实大凉山地区森林大火经常发生。为何大凉山地区成为冬春季森林火灾多发地?由小编之前推出的文章“森林火灾知多少”知道,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有:1、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2、火灾天气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3、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何总是大凉山?说明大凉山地区经常具备这三个条件。火源有可能是自然或者人为,这得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本文接下来从导致可燃物易燃以及干热大风天气的地理学上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干热河谷讲起。

1

初识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

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

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

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干热河谷的形成是

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

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干热河谷是对

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的

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

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2

干热河谷的形成

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地带的划分: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属于

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而且河谷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

但那里很多的峡谷河畔却荒凉一片。

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

据资料查询:

干热河谷的成因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

“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这些河谷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形:

山高谷深。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

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当湿润的空气越过山脉时,

被迫随地形抬升

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

之后气流翻越山脊,

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

变得炎热干燥,

这就是焚风。

焚风经过山的背风坡,

还会带走原有空气中的水分,

在一些地区,

山脉迎风坡降水充沛,

而另一侧降水稀少

形成雨影区。

一旦有焚风过境,

气候将变得火热而干燥。

增温会让作物和水果早熟,

强大的焚风变可造成干旱和森林火灾。

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

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

每下降米,

干绝热变化时温度平均升高约10摄氏度,

这就是说:

当空气从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

温度会升高20度以上,

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

在横断山区的“焚风效应”是说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

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

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

背风坡少雨,

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

致使河谷干旱。

近地面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空,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则称为山风。

“山谷风”垂直厚度大,

并有一定范围的局地昼夜环流系统,

其规模与谷地形态、位置有关。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

空气增温较多;

而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

因离地较远,

空气增温较少。

由于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

在山顶的近地面形成低压,

并在山谷的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积聚,

谷地上空空气受重力影响收缩下沉,

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

下沉气流形成干热的环境。

在干热河谷,

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

这其实是谷风气流上升而形成的。

在我国西南地区

由于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

“焚风”效应逐渐加强,

干热河谷气候日趋干热,

干热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化相当缓慢,

且滞后于气候演化,

而人类破坏植被加速了植被的演化进程。

有些干热河谷自然生长着

热带干旱的典型植被——仙人掌。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干热河谷存在,

大多数人以为干热河谷底部

植被稀疏或没有植被生长,

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干热河谷只是生长着不是

当地大气候下应有的植被而已,

很多地方是有植被生长的,

比如上图中的怒江河谷的某一段。

谨以此文向最近奋战在灭火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向在此次大凉山灭火中牺牲的英雄们说一声:“英雄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火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fz/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