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在中国做为药用首载于中国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据该书记载,仙人掌味淡性寒,功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肠止血,健脾止泻,安神利尿,可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清代刘善术著的《草木便方》中记载,仙人掌苦涩性寒,五痔泻血治不难,小儿白秃麻油擦,虫疮疥癞洗安然。《本草求原》载:寒,消诸痞初起,洗痔。《陆川本草》记载有消炎解毒,排脓生肌的作用,用于疮痈疖肿咳嗽的治疗。《岭南采药录》记载:“仙人掌焙热熨之,用于治疗乳痈初起结核。《闽南民间草药》中说,用仙人掌鲜全草适量,共捣敷患处,治透掌疔。《广西中草药》载:仙人掌止泻,治肠炎腹泻。《闽东本草》载:能去痰,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凉血止痛,疗伤止血。治肠风痔漏下血、肺痈、胃病,跌打损伤。《湖南药物志》记载:仙人掌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中国药植图鉴》记载:仙人掌外皮捣烂,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分类草药性》载:专治气痛,消肿毒,恶疮。《贵州民间方药集》载:仙人掌为健胃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治心胃气痛、蛇伤、浮肿。《图经本草》记载:仙人掌无毒,与甘草浸酒服,治肠痔、泻血。从资料记载可以看出,仙人掌治疗疔疮肿毒的作用显著.现有报道除用于痢疾、哮喘、胃痛、肠痔泻血外,还用于肾炎、糖尿病、心悸失眠、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及肝病的辅助治疗。

仙人掌还可以用来治疗牛皮癣,仙人掌性味苦寒、无毒,既可食用,也能作药用,主要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行气活血,健胃止痛,等功能。此外,仙人掌可以去除皮肤的厚角质层,有美白肌肤的效果,刺芽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牛皮癣患者一部分患者由于内分泌失调,毒素淤积体内因此,仙人掌治疗牛皮癣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患者可以把仙人掌制成药膏使,将仙人掌去刺,切成小块,微火焙黄,研末,调成糊状。用时先以温水清洗患处,再涂以药膏,每日两次,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仙人掌性寒、味苦,具有行气活血、滋补健胃、清热解毒的功效。下面介绍几则巧用仙人掌疗疾的验方,供选用。

腱鞘炎:选择一块面积稍大于腱鞘病变部位的仙人掌,除去毛刺,将一面的表皮层刮掉,敷于病变部位,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一般4~5次可愈。

腮腺炎:取仙人掌适量,将其除去表面毛刺,洗净捣烂,均匀涂于耳下肿胀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

烫伤:取仙人掌适量,用刀刮去外皮,捣烂后贴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急性乳腺炎:取仙人掌适量,将其去刺捣烂,加入95%酒精50毫升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糖尿病足:先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洁溃疡面,然后取仙人掌30克,除去皮刺、捣烂成糊状,均匀外敷于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3次,连用5~7天为1个疗程。

治疗冻伤:取仙人掌去刺捣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包扎,5天后去敷料。第一、二度冻伤一次可痊愈,三度冻伤(已溃烂者不适用)敷药3天后换药1次,1星期也可痊愈。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实验证明,仙人掌有止血和保护创面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病出血者。

用法:将鲜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片晒干研粉。每次1克,日服2次。对胃酸不高的患者,可于每斤仙人掌粉中加入鸡内金粉1-2两;胃酸偏高的再加入乌贼骨粉2-3两,混合。剂量服法同上,21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8例,服药后上腹疼痛、反酸、黑便等症状均消失或好转;7例钡餐复查,龛影、球部充盈不佳及变形等改变,亦大都消失。

附方

久患胃痛:仙人掌根一至二两,配猪肚炖服。

治胃痛:仙人掌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或用仙人掌一两,切细,和牛肉二两炒吃。

治痞块腹痛:鲜仙人掌三两,去外面刺针,切细,炖肉服。外仍用仙人掌捣烂,和甜酒炒热,包患处。

治急性菌痢:鲜仙人掌一至二两,水煎服。

治肠痔泻血: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⑥治支气管哮喘:仙人掌茎,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适量熬服。每日一次,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之1/2大小。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治心悸失眠:仙人掌二两,捣绒取汁,冲白糖开水服。

治透掌疔(即脚掌心生疔):仙人掌鲜全草适量,麦粉适量,共捣敷患处。

沿乳痈初起结核,疼痛红肿:仙人掌焙热熨之。此法亦治牛程蹇(即石硬)。

治腮腺炎,乳腺炎,疮疖痈肿:仙人掌鲜品去刺,捣烂外敷。

治湿疹,黄水疮:仙人掌茎适量。烘干研粉,外敷患处。

治小儿白秃疮:仙人掌焙干为末,香油调涂。

治火伤:仙人掌,用刀刮去外皮,捣烂后贴伤处,并用消毒过的布包好。

治蛇虫咬伤:全草,捣汁搽患处。

中医养生资讯第一公益平台,你身边的中医养生专家!获得更多养生资讯,获得更多健康!点击标题栏下“大森林中医养生资讯”查看官方账号







































招聘淘宝推广
白癜风有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langl.com/xrzdl/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