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年味浓情的古镇核桃园

新年快乐

年味浓情的古镇核桃园过年源于殷商时期人们结束一年的农耕后到了冬天,年头岁末开始举行祭祀天地众神、祖先恩德的活动,祈求丰年。以人们新的一岁开始作为一年开头的风俗称为过新年。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核桃园村人们从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当地自种的黏粟米跟各种豆子、红枣、红薯掺和焖做的腊八粥,人们感觉到了新年将近,家家户户就陆续开始置办年货了。大家都知道每到年跟前东西就会贵得多花钱,所以提前储备些干货,腐竹、海带、香纸、红蜡烛,年画、挂历、月份牌、找人写对联的大红纸等,当然更忘不了心里惦记好几个月要做身新衣服,为自己扯上块布料,这也是只有过年才能实现的奢望。有句实话说的就是这个理“穿破才叫衣,到老才是妻”,当时的大人们都是一件衣服穿了又穿,补了在穿的年代;兄弟姐妹们多的,衣服也是老大不能穿了传给老二、老二再传给老三轮着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过年其实是孩子们的年,大人们的关。每到这时候街里老槐树下、舞台下面就有嘣玉米花的,一伙小孩子们天天守着那嘣玉米花的,在那爆花的时候双手捂住耳朵,听到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玉米花嘣的到处都是,瞬间小伙伴们那可真是欢呼雀跃的跑过去抢着捡地上的玉米花,回到家里还是会缠着大人们哼哼个没完,至到给嘣上一锅才算了事,到现在还有一种馋嘴的感觉。二十三祭灶王,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这一天起也就进入了小年,这天每家每户用糖瓜祭奠灶王爷,为灶王贴上神位,上香祈福再贴上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小对联,香灰落尽,那些糖瓜就成了我们小孩子嘴里的美食,吃上糖瓜也预示着离年不远了。二十四扫房子;一大早吃了饭,大人就安排把家里自己能搬动的小件往院子里收拾,相片架子、坐钟、收音机、照脸镜儿、花瓶、暖壶、两把椅子搬了一趟又一趟,最后的大件二屉桌和大衣箱只好一起动手往院里抬。剩下扫房子的活儿就交给了家里大人,头戴白毛巾,再戴上个口罩,大概一个小时俺爹就扫完了灰头土脸的从屋里跑出来,我还跑到门口看了一眼,屋里是尘土飞扬。等到灰尘落净了,父亲还要找些白土疙瘩把大土炕的边边角角挨个的抹一遍,以防烧火的土炕露烟火,烧坏被褥,然后找些柴火疙瘩头把土炕烧干,不能影响下午铺上席子被褥。我和妈妈用抹布一样一样的把院里的小件东西擦干净再搬到屋里放回原来的位置。

二十五做豆腐;早上六点就被妈妈叫起床,没吃饭,挑了装有前一天晚上泡好的黄豆去豆腐房磨豆浆,到了人家院里就看到磨豆浆的人都排上了五、六户人家了,还是来晚了,由于那个时候经济条件都不行,每家每户过年都要做上一锅豆腐,作为过年早晚常吃菜,冻的人们在地上直踱脚。在哪时想起以前一句老话,撑船、打铁、做豆腐,都是些费力受累的营生活,当时的自己总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性急吃不上热豆腐。磨好豆浆还要挑回去跟邻居好几家合伙用大石头垒个灶台把大锅架上,然后把磨好的豆浆烧开,由经验丰富的老人用卤水点制、出锅、经过滤布困水、打包压制,热乎乎的豆腐就做好了,晚上俺妈也忘不了给我们先炒上一锅尝尝鲜儿。二十六把猪杀;腊月二十六这天请上一个会杀猪的师傅,找几个力气大的男邻居把猪捆绑好,在猪的哀嚎和挣扎中杀猪师傅用刀子结束了它的生命。其实我们也挺难过的,经过一年的饲养,从十几斤长到一百五十多斤都喂出感情了,为了家里增添些经济收入当时好多人家都会养猪、一头大猪买了不到二百块钱,合一块三毛一斤的猪肉,这也是当时一年里最多的收入。俺妈也不愿看到这些杀猪场合,在家里生上了一盆绿豆芽,并为帮忙的邻居师傅们准备着中午的饭菜。二十七贴窗花;今天我的任务是先把家里的所有窗户玻璃擦干净,然后将那些晚上抽空剪好的窗花贴上,有金鸡报晓、鲤鱼跃龙门、春色、花团锦簇等一个个都貼在了窗户玻璃上,顿时过年的意境映如眼前;兴高采烈的再找些图钉把新买的年画贴在墙上。妈妈还要烧上一锅开水泼上碱面,把家里所有的床单被罩、脏衣服通过双手洗一遍,在那个年代是没有洗衣机的。那时候的腊月天气是特别的冷,刚晒到院里铁丝上就冻成冰片儿了。

二十八赶集购年货;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是我们当地年前的最后一个集市,街道大集上人们是摩肩接踵,拉着妈妈的手紧跟在后面,穿行在拥挤的集市选购过年必需的年货瓜子、花生、螺丝糖蔬菜等,顺便去裁缝铺拿上为过年缝制的新衣服。每到冬季集市上就会有卖冰糖葫芦的,叫买着穿行在大街小巷,碰到了准会买上两串满足我们口馋的小嘴。下午回到家里俺妈还要和上面团,放在热炕发上面,在上面盖上两层小被子,确保明天能蒸上花馍馍。

二十九蒸花馒祭祖先;上午有俺妈蒸花糕、枣山、馒头、小面猪、小面羊作为祭品,我在一旁一边看看这个放下那个,再添些乱,感觉啥都挺好看的,有俺爹贴上每个神位请神上香。下午我们还要找个石碾子把蒸年糕的粘米推成米面,每逢这个时候推米面的也是特别的多,老些的大娘们头上用白毛巾裹着头,穿着一身大襟棉袄、裹腿棉裤,小脚三寸金莲穿着自己做的小脚鞋,都围坐在周围成了一种特别的风景。三十贴春联、蒸年糕、熬年;俺爹烧柴火,俺妈和粘米面捏糕在一上午的辛苦忙碌中蒸好了两锅红枣年糕、豆子年糕,年糕欲意年年有高,一年更比一年好!我来把每间屋子的门框上贴上春联,再看看贴好的窗花和红彤彤的春联一下子看到了过年的情景交融在一起。下午再把院子打扫一遍,晚上一家人开心的坐在一起吃上饺子,忙忙碌碌的一年就要过去了。这天晚上大部分人家是不关灯,灯火通明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并且还不睡觉,又叫熬年,我们约上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打扑克牌、吃着瓜子、花生,一直玩到十一点半。我们提前准备好香纸,柏树枝叶、鞭炮快到了十二点分别点上,柏树枝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冒着浓烟,送走即将过去的一年,然后再点上鞭炮有镇宅避邪,红红火火的寓意!新旧交替之时迎来新的一年寓意着一年新的开始,取个好彩头,在新的一年里天天像过年,生活蒸蒸日上!正月初一拜年;早上第一件事儿就是穿上新衣服,拿上鞭炮先去院子里放上一编,妈妈炒上四个菜,有俺爹带着我和妹妹给门神、土地爷、财神爷、灶王爷、天地爷、家堂祖宗一一烧纸上香祈福,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健康。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上美味菜肴热乎的饺子,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盼头,然后大伙结伙给自家家族每个长辈拜年,长辈分别给晚辈小孩子发压岁钱,走访邻里邻居拜年问好。初二请闺女、回娘家;正月初二有嫁出去的闺女带上女婿小孩回娘家拜年习俗,携带一些礼品和压岁钱分给娘家的小孩,虽然说姑娘嫁到别人家里了,但还是不要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就有初二回娘家一说,也表示对女婿平日照顾姑娘的犒赏。初三睡甲饱(睡懒觉);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就算告一段落,可以早睡晚起补补觉了,以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初四走亲戚吃派饭;在本村里带上礼品走访一下自己的姑姑、舅舅、姨姨等亲戚。也可以请自古当家内新年前结婚嫁娶的新人一起吃酒席表示祝贺之意,也叫认亲戚。初五迎财神、破五;这天先接回财神,进行上香求财,祈望财源广进、路路畅通。然后过初五这天就破除一些不动笤帚,开始换洗衣服,去掉供品,回复到平时过日子的现状。我们小时候八十年代进入腊月就满满都是过年的气氛,存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祈盼,至到正月初五过年的年味基本也都在这年头年尾的忙碌中,所有一切都是亲历亲为和自己的帮忙干活让大人感觉到孩子们的伴随成长喜悦,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物质条件不段提高,过去的年味是无法体会得到,有句古话说的好,“穷喜欢、瞎乐呵”知足常乐。----------------年7月27日

文稿丨吴义刚插图丨王千岭编辑丨王宝金、韩建飞

新年快乐

往期经典回顾

井陉县南蒿亭村的历史由来

井陉县郭家口、王家掌、红土嘴历史由来

井陉县白城、董家庄历史由来

井陉县有个花园村,那里真的是四季长春百花盛开吗?

井陉县沿庄村历史由来

井陉县的龙凤山你去过吗?朱会这个村真的跟猪有关系吗?

井陉村落历史第八季测鱼的历史由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fz/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