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株美丽的仙人掌好玩啵
(梁晓声老师与薛健老师合影。) 年,我拿着我第一部教育专著的书稿,像“无头蜜蜂”一样到处去找出版社。找到湖南文艺出版社,那位儒雅的总编室主任薛健老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生硬地拒绝我,虽然他们并不出版教育专著,但他却和蔼地与我谈了很久,让当时已经差点失望的我“情绪稳定”。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有两家出版社愿意出我的书,一个是“中国某某出版社”,一个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外行的我还认为一个大学的出版社肯定比不上那个有“中国”两个字的。于是去咨询薛主任,薛主任告诉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其实是一家非常牛的出版社…… 工作和写作让我常常处于瞎忙的状态,我极少去结交朋友,节假日也鲜有人问津,却总能意外接到薛主任的电话,问问近况,说声“节日快乐”,让我感到还没有被这个世界彻底遗忘。那年还收到他寄来的明信片,漂亮的字迹、诚挚的祝福让那个一无所有(如果说现在我的还有六部教育专著和《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杂志、湖南卫视等的认可,那时候的我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的乡村教师很是受宠若惊。 薛主任第一次来我家,是因为他的好朋友李琳(演《趟过男人河的女人》《道北人》等电视剧的那个)在一个寒冷的地方拍戏,要我帮忙找个人给她织件毛衣。来的时候,他带来了好几本书,有梁晓声老师的《伊人伊人》、有浮石老师的《青瓷》……还有给我女儿看的一套成语故事。后来,他又几次到我原来那所偏僻的学校来看我——对于不会开车的他来说应该颇费了些周折,照例唠唠家常,了解我的近况,给我很多鼓励…… 也不记得什么时候,“薛主任”很自然就变成了“薛大哥”,偶尔问候一下,也不会感觉意外了,朋友圈时常点个赞,说句祝福,就这么淡如水地交往着,似乎从来没有走得特别近,但又感觉从未远离,更重要的是莫名地有那种永远不会远离的感觉,像个亲人,像个同学,即使联系得不多,那关系也永远在那里,像一株仙人掌,即使你不怎么浇水,它也毫不矫情地生长着,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王安忆老师与薛健老师合影。) 也许有人说:“仙人掌可是有刺的噢!” 嗯!这个您就不懂了吧!仙人掌是为了适应沙漠的特殊气候,才将自己的叶片特化成针状的小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这是减少索取的一种自我约束!而薛大哥又恰恰是这么一个在特殊的气候(三十几岁却遭遇匪夷所思的免职和改行)里坚强乐观还不怎么索取的人。 早些天,忽然收到薛大哥给我寄的一本小册子,是他这些年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的影印本。才知道,原来薛大哥不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编了《丢失的香柚》《富萍》《伊人伊人》《懦者》等优秀且畅销的图书,自己也写作,在《散文》《文艺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七十几篇作品。从他的文中我了解到:他的同事称他为“不但没有害人之心,还没有防人心”的“老米(即老实迷糊意)”,说他“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公受到何等的委屈,脸上常挂着真诚而温和的笑容,一如既往地勤勉付出默默奉献”。 (迟子建老师与薛健老师合影。) 他的文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谢: 感谢梁晓声老师“不仅视他为某出版社的编辑,还视他为兄弟”:“我与薛健相识已经二十几年,20年间,他四次做我的责编,编发了我的三部散文集、一部长篇小说,而且,我给予他的,都是原创作品。接连将自己的原创作品给予一家省级出版社,这种情况在我和出版社的关系中是惟一的。”他甚至还对知道自己老实而担心未来的薛大哥说:“小薛,你要是真提前内退或下岗了就做我的书,稿费你也可以拿走。”薛大哥想要他写文章,而他实在太忙,就在开会的时候用开会的笔在宾馆信纸的背面写…… 感谢《长恨歌》《富萍》的作者王安忆,除了多次将新近创作的书稿交给他编辑,还请他在家吃饭,那次不仅有他们夫妇俩,还有自己的父亲、姐姐、弟弟等相陪,把他当自己家人一样…… 感谢《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的作者池莉老师:在刚刚签了很长时间的名之后,却愿意躲开记者和出版社的人,和她的先生一起,偷偷溜出来去见薛大哥,游岳麓书院,游橘子洲…… 感谢曾经亲切地询问在路上溜达的他、给他煮面的陈老师;感谢他插队时给他做饭、洗衣、纳鞋垫、织手套的房东;感谢看他掉发四处打听并找到郎中给他开药让他“发好如初”的刘社长;感谢待他恩重如山的干妈;感谢那些温暖和善待他的好人…… 一是满足: 他说小康即福:“我不认为自己穷,也不羡慕别人的富。”“我心满意足地过自己那悠然自在的小日子,想出去散散心,就跑到几百里远的故乡,与山水亲近,与乡民交心,与快乐同行。要是遇上烦心事儿,便一人到社区的小茶室喝喝茶、唱唱卡拉OK,一切就烟消云散……” “不是有哲人说,当人的目的超过人的能量,就可能产生悲剧。我想:当人的目的与人的能量达到均衡,目的还小于能量时,你就会觉得海阔天空,闲适自在。” “你心坦荡,你心典雅,才能身处红尘欲海而心清眼明,你的心中才永远充满色彩斑斓的故事……” 包括与文学的亲密接触,他也是知足的。其实,以他在出版社工作的便利,出本书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但他只是把自己发表的作品整理一下,“敝帚自珍”就好,亲朋好友看看就好。 (池莉老师与薛健老师合影。) 仙人掌处在恶劣的环境里,开出的花朵却非常美丽,这位“仙人掌”也是—— 他那种“淡扫蛾眉”的文字,给你一种恰到好处的舒畅—— “这样的朋友,往往是你迷离之路上遇到的那盏阿拉丁神灯,给你智慧和力量,促你心想事成;这样的真情,往往是你凄冷之夜里久违的那盆红红炭火,让你惊喜和感动,使你心暧如春……” “《百雀林》《第三地晚餐》《西街魂儿》都是迟子建笔下底层人物命运交错中酸楚而又温情的表述。这些故事虽然忧伤、不幸,甚至悲惨与不堪,但迟子建讲述的时候,洋溢在人物之间的朴素的爱意,遮蔽了生活本相中的庸冗和不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笃定韧性的爱,他们可以忘却了物质的贫乏困窘,沉浸在丰盈的精神收获之中,于是平凡的日子也焕发了令人神往的光彩。因此,整本书弥漫着明亮的暖色调。” 他那种邻家大哥般的“思想工作”,让你自然而然地沦陷——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处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总有人悟不透自己,不能好好善待自己。有天,老板电话叫我到办公室,说某位领导退位下来了,将安排在我们部门,并嘱托要善待他。我听到‘善待’一词,心里不禁泛起涟漪。善待是别人给的吗?还是从自己身上获得的……” “朋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真正的信任。功利性的朋友,结识快,消失得也快。虽然可得一时之利,却无多少信任可言真诚可鉴,这样的朋友往往唯利是图,容易伤害彼此。而非功利性的朋友,彼此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是非,不图所报,不求所得,一切随缘……” 我珍惜这株“仙人掌”,却有点不明白:他为何要将这些温暖给一个一无所有的普通乡村小学教师?梁晓声老师、王安忆老师、迟子建老师等人,曾给过他很多温暖,让他有满满的感恩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难道,他是在践行《爱的链条》里所说的:“这不需要回报,但我需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 文章已于修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zp/4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爸把块的仙人球养成长毛怪,给2万
- 下一篇文章: 猎奇万年罕见仙人掌,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