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诊断传播途径描述都变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发布会的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介绍称,周三开始新闻发布会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记者会,变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都集中到该平台,分别发布与抗击疫情有关的各项工作情况。 第五版诊疗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称,第五版诊疗方案与第四版相比较,重点修订了三个方面:一是流行病学的特点更加清晰,对临床表现的描述也更加详细。二是在病例的临床分型当中更加精细,与第四版相比,增加了轻型,也就是现在变成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以加强对临床的分类指导,更好的锁定病例,提升了救治水平。三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更为丰富,不仅仅有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氧疗,还详细进行了相关的分类,为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具有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基础。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补充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一部分病人表现比较轻,没有肺炎,具体讲就是这部分病人有发热,有中低热、轻微乏力,偶尔有干咳,病程史中没有肺炎,这部分病人虽然病情轻,但是仍然具有传染性。因此在诊断分型中,增加了轻症病例,第一是为了把这部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传染源。第二是对病人基本的特征更加详细的进行描述。 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对于疑似病例判断的标准,把“发热”是改成了“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李兴旺介绍称,轻症病人有低热或者呼吸道表现,相应地,对疑似病例中的发热症状做了更正,增加了“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意思是对于临床表现比较轻,但是也具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不能放过,目的也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 在新版的诊疗指南中,相比全国对于疑似病例的判断标准,湖北去掉了“肺炎影像学特征”,李兴旺解释说,对湖北省增加了一条,是为了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因为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CT这样的设备,因此特意在湖北提出来,在病人很多的情况下,只要病人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情况下,结合流行病学史,就把他当做疑似病例进行诊断,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传染源。 关于传播途径,第四版描述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第五版诊疗方案修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待明确”,郭燕红表示,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为主,有病例的粪便当中也检查出核酸检测的阳性,所以也不排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对于传播途径的修订是基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发展的特点,及时把这些经验纳入到方案当中,以指导临床的实践。 李兴旺补充说,气溶胶的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目前是不明确的。所以在诊疗方案中这样写的是“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目前尚待明确”,也就是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dl/11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品精品名品优品中科潞
- 下一篇文章: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肺功能难恢复,运动能力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