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如何预防呼吸科孙思庆医生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认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这么几种: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是一些在空气中悬浮的超小颗粒,这些颗粒还可能引发疾病。 “气溶胶传播”是指含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其中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形成飞沫核,飘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一般来说,人的咳嗽导致的飞沫传播可能性较大,一般不易形成气溶胶,大家不用太担心。即使咳嗽形成了少量的气溶胶,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浓度也是非常低的。 气溶胶传播这里有两个特殊条件:是否为密闭空间、气溶胶中病毒的含量等,即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和长时间暴露于病毒高浓度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 一般我们在处在的环境并不满足这两点要求,医院和封闭的空间里就要注意了。 医院 医院目前还是非常高危的地方。存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中残留存活病毒感染的可能。 医护人员在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鏡检査等过程中,可能有大量分泌物出来,在短时间内形成气溶胶。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的时候,鼻咽拭子抵达鼻咽部时病人会咳嗽而且没有戴口罩,采样的过程中气溶胶浓度相对较高。 对于医务人员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建议写道: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封闭的空间 患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而由于空气流通较差,如果健康的人随后进入电梯,传染风险会增加。所以,能走楼梯不要坐电梯。进入电梯的人都建议佩戴口罩,不能因为电梯里面只有一个人就不戴。 房屋多通风换气。 所以说,大家对于气溶胶传播不要太紧张,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仍然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在家里可注意多通风,通风可吹散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颗粒,降低浓度。 #百里挑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a.com/xrzdl/11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气溶胶传播易导致感染新冠疾控专家告诉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